5月29日,通威股份正式对外宣布,该公司自主研发的THC210(下称“异质结”)高效组件实现
通威有两个产品路线,一是HJT组件,命名为THC。另一个是TNC,也就是TOPCon系列组件。
这也是继4月29日,通威HJT组件实现最高输出功率达762.79W,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4.56%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
去年12月21日,根据TÜV南德测试的权威认证机构的结果显示,通威的异质结---THC组件在2384*1303mm标准尺寸下,正面功率达到了755.03W,转换效率达到了24.31%。此前通威HJT技术多次实现创新突破,多次刷新HJT组件功率和效率的全球数据。
目前,几大主流厂商的210系列都已经进入700W+行列,其中华晟、捷佳伟创、东方日升等都实现了730W以上的最高功率。
在众多领先公司中,通威和东方日升等则采取了HJT和TOPCon并行的组件电池技术,全面攻占700W+市场。
两个技术并行的企业通威、日升,都有各自的想法。其中,通威一边能够把握TOPCon的高速发展时期,一边又能在HJT技术上有所突破升级,盈利发展两不耽误。
东方日升,则通过自有专利0BB电池技术、210超薄硅片技术、纯银用量小于7mg/W及昇连接无应力电池互联技术四个行业内首家量产。该公司已成功量产G12半片、110μm的硅片、90μm的异质结电池片、纯银用量低于7mg/W;金坛二期异质结电池4GW量产线天首线首批下货,两个月首线实现满产,电池效率超26.5%,日平均效率可达26%,可利用良率99.6%,单日单线%。
2021年,通威股份在国内建成首条GW级HJT生产线月完成行业首条双面微晶开发。
它也是第一家采用铜互连(THL)技术的企业,这也是未来异质结组件发展的重要路线。查阅相关资料可知,THC组件具有双面率更高,温度系数最低-0.26%/℃,首年衰减1%,每年衰减不高于0.375%,30年后输出功率不低于初始功率的88%等优势。
为了能够更好的推进HJT技术的发展,通威在安徽合肥、四川金堂两地分别建立HJT中试、量产产线,借此来验证HJT技术的先进性。也就是说,通威正在致力于将HJT技术推进到规模化应用的进程当中。
目前,业内HJT组件的功率基本都在700W以上。因此通威希望通过不断的功率和效率突破,来拉开与同行在技术创新上的差距,其功率的全球纪录打破速度和突围进度,都令人侧目。
现阶段, 顺盈登陆。通威对光伏行业内主流的TOPCon和HJT、XBC技术,乃至代表“未来技术”的钙钛矿等路线都进行了研发与测试。这样的努力为行业带来更多技术上的可能性。
2023年11月30日,通威太阳能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在成都双流启动。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的定位中,这是在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为公司找方向、防风险、定位市场、开发主流技术的牵引点,并建设成为一个和行业地位相匹配的、以优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目标的创新地标。
TOPCon领域方面,2023年,通威同时自主研发首个针对TOPCon量产的PECVD poly路线和行业首条大尺寸铜互联(THL)技术,并且建设了新型电池、组件行业主流技术中试线日,经权威认证机构TÜV莱茵测试,通威182-72版型TNC组件(Topcon)在2278*1134mm标准尺寸下,组件正面功率达到613.2W,较市场同版型尺寸组件功率提高约20W,转换效率突破至23.74%。
4月10日-26日,通威太阳能科技G12R/G12组件新品相继在南通基地、合肥基地、盐城基地成功下线。
现阶段,通威的TNC即TOPCon新品210系列210R、210N组件,充分发挥了TNC工艺、效率优势,适用于工商业及地面电站的产品全面进入600w+时代,210N-66组件功率更是冲进了700w+。
凭借自有全产业链优质高纯晶硅、高效电池、智能制造加持,通威TNC组件在功率输出、双面率、温度系数等方面提升显著,增加了同等装机面积下组件的发电量,有效降低了光伏项目的度电成本。同时,通威组件具有高度系统适配性,可与市面上主流的光伏配套产品兼容。多方面细致入微的产品设计,减少了客户在光伏电站规划与建设中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TNC组件在华电西藏拉萨墨竹工卡10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屯昌鹏润 50MW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大唐硕曲河去学水电站水光互补项目等多个项目中均有亮眼表现。这些项目分布于祖国的不同地区,覆盖了各类气候条件和应用场景,进一步印证了通威TNC产品的高效可靠,技术领先,能够在严寒、湿热、风沙、高腐蚀等极端环境中保持平稳运行,以卓越的性能保障客户价值,为项目发电保驾护航。
据集邦咨询分析,基于210大尺寸优势带来的功率及效率双提升,组件的产品价值和客户价值体现得更淋漓尽致,产业链各环节对尺寸的选择趋势更为确定。
前文提及,头部光伏组件企业不断加码210产品,全球组件出货量TOP10的组件企业里有七家布局210+N组件产品。
此外,210R更是引领矩形中版型组件标准化,获得业内和市场的认可,预计2024年下半年起210R矩形硅片渗透率开始加速提升。
据集邦咨询数据显示,到2024年年底,大尺寸硅片182(含18X矩形及191R)&210(含210R)产能持续加速扩张,产能达1174GW,市占比将达98.77%,这意味着大尺寸硅片产能占比已攀升至近99%,成为绝对的主流趋势。其中210(含210R)尺寸产能达457GW,占比达38.46%,较2022年提升46.33%,占比持续上升。
」字体 → ②再点右上角「三个点」 → ③选择「设为星标」或「置顶公众号」,like this 就OK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