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巴黎娱乐-首选APP!自2012年以来,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Fraunhofer ISE)在其校准实验室中测试了超过个单晶硅组件进行了标准化条件下的性能分析。研究发现,2012至2016年期间,制造商承诺的功率与实测功率之间的偏差始终小于1%,部分数据甚至呈现正偏差。然而,自2017年起,这种偏差逐渐转为负值,并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尤为明显。2023年,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Fraunhofer ISE对数据进行了严格筛选,剔除了不一致的数据,并应用了额外过滤器以排除统计失真。研究仅纳入了每年排名前十的制造商的数据,并确保客户与制造商为不同实体,以更真实地反映市场采购情况。
Fraunhofer ISE组件表征与可靠性部门负责人Daniel Phillip指出,如果以德国光伏安装市场为参考,2024年新增装机容量为16.2GW,1.2%的功率偏差将导致约195MW的总功率损失,相当于德国最大太阳能公园之一的额定输出。可见光伏组件性能偏差对行业整体效益的潜在影响,同时,也说明了优化生产流程和提升产品性能透明度的紧迫性。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至2024年期间,功率偏差出现了轻微的趋势逆转,实测功率仍比制造商规格平均低1.2%。这一变化可能表明制造商已意识到过于乐观的功率标定问题,并开始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然而,这一调整的幅度和持续性仍需进一步观察。
Fraunhofer ISE的研究为光伏行业敲响了警钟,呼吁制造商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性能的透明度和可靠性。研究所所长Andreas Bett教授强调:“研究结果再次证明,可靠、持续且独立的质量控制基础设施对光伏组件行业至关重要。”
Fraunhofer ISE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光伏组件性能偏差的现状,还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和行业影响评估,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改进方向。未来,制造商、检测机构和政策制定者需共同努力,推动光伏组件行业向更高透明度和可靠性迈进,以实现可持续能源发展的目标。